共产主义之我见(九)几点看法(三)关于所谓“资本主义社会”
2021-10-02 22:15:23
  • 0
  • 0
  • 87
  • 0


    马克思认为,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并据此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列宁和斯大林进一步提出社会发展五阶段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理论过于强调生产力因素,忽略了政治、文化、信仰等重要因素,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遇到许多问题。这里不打算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只简要谈一谈对所谓“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

     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概念本身,就可以看出这种理论的简单经济学视角。其实,马克思生活于其中的西欧社会,远不是“资本主义”一词可以准确定义的。后来的欧、美、日等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状况更是有许多方面远远超出“资本主义”一词所能涵盖的范围。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资本主义社会”之类的概念被很多人接受。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把所有脱离了农耕社会但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称为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顾名思义,应该是指以资本为本位的观念和制度。马克思时代,一些国家资本主义色彩比较重,称之为资本主义国家有时也许不无道理,尽管并不十分恰当;而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再继续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称为资本主义国家就非常不合适了。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像有些马列主义理论家所说的那样,实行的是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的资产阶级专政。早在马克思时代,英、美、法、德、荷等国就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民主。与马克思同时的德国共产党领袖倍倍尔就是以工人身份当选为国会议员的。发展到今天,民主制度在这些国家和一些新兴的所谓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印度、巴西等,已经相当成熟。所有公民,当然包括工人和农民,都有充分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必然会随主流民意的变化而变化,不会固守某种主义。公共权力不可能被任何集团或阶级长期垄断,不会形成任何阶级的专政。有人把这种民主说成是资产阶级民主,是毫无道理的。

    这种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无关,属于不能用资本主义一词来定义的范畴。在这种制度之下,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非资本主义因素越来越多,甚至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因素。

    其次,经济方面,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作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特征的私有制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1)股份制经济的大发展。

    股份公司诞生于马克思之前,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加速发展。马克思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有所论述。他认为股份制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本,股份制企业是一种社会企业,股份制“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私有产业实行扬弃”,是“进入到一个新的生产形式中去”的“过渡点”;他同时也看到了股份制可能产生的弊端。但是,马克思时代的股份制经济还非常弱小,没有能够吸引马克思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有关论述非常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股份制经济蓬勃发展,很快就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虽然股份制经济也有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利远远大于弊。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国民都拥有股票,许多企业的员工都是所在企业的股票持有者。由于持有股票的员工也参与分红,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界限变模糊了,而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人数急剧下降。如果说,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资本家靠资本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基本矛盾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那就不得不承认,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所谓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高税收和高福利。

    在民主制度下,税收和福利受民意影响,必然会倾向于多数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对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全覆盖式的社会福利。这种福利种类繁多,不仅有保障底层民众基本生活的失业补助、食品和房租补助,以及对病残者的特殊救助等,还有惠及全民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养老保险等等。这些福利的力度很大,对消除社会贫困现象非常有效。

     支持高福利的是高税收。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国家的税收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3左右,欧洲有些国家则达到1/2,其中一半左右用于社会福利。

    个人所得税普遍实行的是高额累进制,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上个世纪,有的发达国家最高税率曾经高达90%以上;现在,多数发达国家的最高税率在40%—60%之间。此外,只有富人才缴纳的遗产税,税率往往也很高。总体而言,富人交的税远远超过穷人。通过税收和福利的调节,贫富差距大大缩小。

     实际上,高税收和高福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私有制经济的性质,“私有”的概念已经打了折扣。名义上是私有制,但每年创造的财富,1/3甚至更多,不是在私人手中,而是由社会支配。

    有人甚至认为,高税收和高福利就是共产主义的前奏:高税收类似于“各尽所能”,高福利类似于“按需分配”。王震副总理1978年访问英国后甚至说:“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过分,但无论如何,高税收高福利恐怕都不能归属于资本主义。

            3)出现国有经济成分

     19世纪以前,各国几乎都没有什么国有经济。从20世纪开始,特别是经历了1929—1933年的严重经济危机之后,国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经济危机中,私人银行和企业大批倒闭,导致国家直接介入,形成了可观的国有资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国有化的高潮,甚至美国这个最崇尚自由竞争的国家,也开始出现国有经济成分。

     一些所谓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曾经发展到相当可观的程度。以法国为例: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所占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甚至高达100%,在基础化学、人造纤维、有色金属等行业,也超过了50%。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也相当高。

     虽然后来又出现非国有化浪潮,这些国家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有大幅下降,但以历史的眼光看,国有经济在这些国家毕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尽管至今仍有一些思想僵化的人坚持把这种国有经济称之为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声称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但实际上,这些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经营管理公开透明,所得利润用于社会,与资本主义概念毫不相干。

以上三个方面之外,社会观念的进步,以及大量各种非营利机构的出现和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发达国家的非资本主义因素。

     总之,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现在还继续用资本主义来定义以前所谓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性质,都是很不合适的。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还有太多的人,包括各级党校和社科院的理论家们,对世界的进步很缺乏了解,开口闭口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如何。错误定义背后是错误认识,而错误的认识是要付出代价的。曾经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之所以会垮台,意识形态僵化,误判对手,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重发。稍有修改。)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